世界上有一个国际口译协会,它对如何确定工作量、收费标准等都做出了规定,国内不少口译工作者都是按照这个协会的规定计时、收费。比如,它规定,同声传译者工作的最小计时单位是半天,而不是很多人传说的小时;半天的工作量应该是3个小时,为了融洽与客户的关系,可以顺延半个小时,但是超过了这半个小时,就需要多支付另外半天的报酬,哪怕只超出了一分钟。在国内,水平较高的同声传译员半天的薪酬是4000元左右,全天的薪酬是6000元左右,甚至上万元。
国内可以胜任高规格国际会议翻译工作的同声翻译员,不过300来人,且大都集中在北京、上海。朱维钧说,很多人看到这个行业的潜力及高收入而跃跃欲试,想着参加几个月的翻译培训就去从事这个行业,其实远不是这么简单。进入同声翻译行列的门槛比较高,对从业者的综合要求很高,包括听力、知识面、思维反应能力、心理素质等等。
有人觉得只要口语不错,和外国人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障碍,就可以做口译工作,朱维钧认为这是一个误区。“同声传译很重要的概念是注意力分配,口译员要训练将自己的注意力分成三份,一是倾听,二是把听到的内容组织成自己的母语,三就是说出来。
翻译员一定要有极高的责任心,尽量保证每一句翻译的精确”。朱维钧说,现在的国际会议,动辄就有上百万的成本,有不少与会专家是坐了二三十个小时的飞机,从地球的另一端赶来中国做20来分钟的发言的,这些隐性的时间成本就更加难以用金钱衡量。尽管专家们的发言不会太久,但他们的理论对中国及其余与会者很重要,因此,需要翻译员具备极高的职业素养及翻译水准,不负责任或是水平不高的翻译,都会给会议乃至国家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。